從推動社會設計,到邁入設計社會
健享網頁設計 > 網頁設計作品 > 網路資訊
01.30
從推動社會設計,到邁入設計社會

社會設計議題,目前在國內還較少被提出討論,但卻是近年國外在探討企業創新時,相 當重要的關鍵趨勢。因此《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》策畫了一場對談,邀請對台灣文創、企業創新議題持續關注,同時也是《美學CEO》一書的作者吳漢中,以及記者、社會學雙重背景出 身,目前在台灣城鄉各地與企業擔任品牌行銷、創意顧問的洪震宇,除了跟讀者分享他們是什麼契機下開始關注社會設計,也分別舉出幾個國內、外的實例來說明, 社會設計不應只被視為政府單位或非營利組織的推動事務,其實每一個人或民間企業,都極有可能運用設計來創造出很不一樣的社會價值。

吳漢中(以下簡稱吳):大概在2007年左右,國外做了一些不錯的社會設計展覽,像是美國National Design Museum舉辦的“Design for the other 90%”(為90%的人設計),這個展覽探討的是設計師通常只為金字塔頂端5%的人服務,但另外更大比重的90%群眾卻沒有被照顧到,生活在沒有水電基本 設施的環境,設計界自那時起開始提出一些反省,這也是我個人接觸社會設計的開端,後來我寫《美學CEO》時就有一個章節探討社會設計。
但更廣義來看,我覺得社會設計並不是那時才突然蹦出,它其實一直存在於台灣的文化、社會脈絡裡。舉例來說,像早期藝術家顏水龍運用設計去振興工藝產業;或像社區營造,除了談空間設計之外,目的其實是希望用參與式設計來解決產業轉型與文化資產保存問題。

洪震宇(以下簡稱洪):我是念社會學的,學生時期我就發現社會學家對我們面臨的金融、經濟現象只能做出學術性解釋,卻很難對社會變遷做出有效改變。後來當記者跑設計線,發現大家關注的設計只圍繞著物件,和人的關係很淡薄。之後某次在漢中的部落格看到“Design Thinking”這個詞,啟發了我很認真去想「設計思考」是什麼?經過大量閱讀、思考這個問題,我發現談設計不該侷限於物件,更重要的是物件背後人和人、人和環境的關係。

之前擔任台北市設計之都諮詢顧問,在討論設計案怎麼進行時,我就丟出一個提問:「如果我今天是一個老人、小孩或媽媽,這個城市是否能透過設計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安全?相較於如何將路標設計得更美觀,或許如何讓娃娃車經過的路更平其實更為重要?」

那時也接觸到一個早療兒童醫院遷院的案例,我建議規劃時應該多些思考:當孩子從捷 運站出來,如何讓他們更方便安全的抵達醫院;是否能以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醫院裡的音樂、燈光等等;又或者這些孩子有可能是外籍新娘的小孩,我們的醫生和護士 是否具備多國語言能力或有沒有人可以翻譯?若這些事情都沒有思考,只是招標蓋了一棟硬體建築,真的非常可惜。我認為社會設計的概念,就是除了設計物件之外 還要再加上對人的關懷。

吳:從2012年度12月號《Shopping Design》的BEST100專題報導,以及「SDA年度設計大賞」頒獎活動上的演講接力中,我發現台灣許多設計團隊與品牌,他們已經超越對於型式和風格的追求,而更急於傳達的是他們對社會的態度和關懷,包括一些像「掌生穀粒」這樣的小品牌,是從本土文化議題切入做設計,他們的設計有態度、有思考,這是不是社會設計或許還有待討論,但我們確實可以看到「社會關懷」這個元素在台灣設計圈已經開始發酵,從Shopping Design到Social Design,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。

洪:我覺得在社會設計概念下,人人都可能是設計師,都應該去瞭解自己的狀態,然後透過設計思考或某些跨領域的討論,共同去為社會變遷提出正面解決的方案。剛好我前陣子在讀經濟學家泰勒‧柯文撰述的《大停滯》這本書,書中表達的是,過去我們有許多創新,但雖然創新很多,卻極不均衡,近10年來我們做最多的是金融方面的創新,但最後變成了災難。我們對社會及公共利益的創新很少,但對私人利益的創新很多。目前台灣社會也面臨了兩個問題:低薪和低價。或許在這景氣最低靡的時機點,恰好可以讓我們回到原點去思考,設計到底能否為社會帶來什麼幫助?

吳:震宇丟出這個議題,讓我想到社會設計對台灣設計圈帶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,大家可以重新思考「比得獎更重要的是什麼?」除了得工業大獎之外,是不是還有什麼是設計師更重要的任務或需要去解決的?
之前我們一直在談文創產業,我想社會設計對未來台灣文創產業的發展很重要,它提醒我們不要只追求產值、經濟,而回歸到更以人或社會影響力的角度,來做為文創產業的重要轉向。
以前大家會覺得社會設計就是公部門或非營利組織在推動的事,但打開MoMA典藏或國外被視為好設計的代表作品,很多都來自商業界,因此我想談一個概念:社會設計是將來商業設計最有發展的潛力之一。社會設計的背後來自設計思考,如果懂得設計思考,業主會更瞭解使用者的需求,也更瞭解自己的產品及品牌精神,企業和社會其實可以有一個共通的願景,競爭力大師Michael Porter最近談的「創造共享價值」就是這個理念。最近有個案例,就是文創品牌薰衣草森林也和我們在談,希望能將社會創新和社會設計的概念,變成他們企 業組織轉型的方向,這說明企業界也開始思考這個議題。

洪:2012 年9月,我去參加了日本新潟縣的大地藝術季,因為當地有嚴重少子化、人口老化的問題,因而有位藝術家策展,邀請藝術家們去做田野調查,希望找出復甦當地生 命力的方法。其中一個展覽是利用當地廢棄小學及閒置空間,作為繪本作家創作裝置藝術的場地,將童話故事變成了立體的大型展覽;在其中一間小屋裡面,則是將 大小不一的竹子排成一排,走過去可利用敲擊發出不同音階,那裡成了小朋友戶外教學的場所,小朋友去到那裡都很開心,廢棄的小學也重新活了過來。

吳:最近台北市也開始推動老屋新生,一些老舊工廠或倉庫轉型為創意基地,比如URS系統(都市再生前進基地,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)、松菸文創園區等,慢慢看到了老房子轉型的成果,或許這也算社會設計的案例之一。

洪:不過,社會設計還是需要企業和基金會支持的。再跟大家分享北海道一間設計公司的例子,北之住是日本一個木製家具品牌,在東京及其他城市都能買到他們的家具, 他們選擇北海道一間廢棄小學作為工藝製造所,製作木器的過程開放參觀,也可以看到木材存放的地方,那裡同時結合餐廳以及當地物產銷售,民眾因可以近距離接 觸,對他們的產品更有共鳴,這是企業品牌支持地方發展成功之例,但同時,透過這樣的方式,北之住的產品價值也更被消費者肯定。

吳:我想接著談談台灣一些較少被提及的社會設計案例:小綠人是大家較知道的;另外像慈濟發明用冷水浸泡、不用火就能煮熟的香積米,對受災地區的緊急救難幫助很大,廣義來看也是社會設計的一種;屏東三地門的蜻蜓雅築則是我個人很喜歡提的,之前海角七號曾讓他們有很多曝光機會,他們透過設計,找回部落族人對琉璃珠的記憶,設計出現代人可以佩戴的飾品,以此將文化延續下去,也創造當地族人的就業機會;還有建築師謝英俊在南投、四川發起的協力造屋,鼓勵民眾用當地材料 一起參與造屋,我覺得也是社會設計蠻有代表性的角色。

洪:台東布農部落的鸞山森林博物館也是很棒的案例。那片森林本來已有財團打算買下蓋靈骨塔,後來是一位布農族人阿力曼借款將它搶救下來。但借款需要有收入來還款,阿力曼在不改變森林原始狀態下,將那裡規劃成一個森林博物館,遊客可以付費進入體驗,那是個類似阿凡達的地方,樹都非常高大,活動中可以爬樹、種樹, 體驗環境,吃當地的烤肉野菜午餐,但入口並沒有張貼廣告,因為阿力曼並不希望湧入太多人破壞了森林。這位布農族青年,他一方面思考著如何讓人們走入森林, 體驗他們的文化,但同時又希望環境不要被破壞,這是一種看不出設計的設計,類似策展,但對我來說,它實際上具有社會設計的精神與內涵。

吳:我想震宇在此傳達了一個觀念,設計不再限定是具體商品,社會設計的型式有很多可能性,它可能是一個服務,一場體驗,甚至是一個社會企業的創新嘗試。就像我之前了參加石梯坪小旅行,我覺得那趟旅行最大的意義是它重新設計了旅行的可能性。

洪:小旅行不是突然無中生有的,最初緩慢民宿找我設計菜單,我覺得一般人住民宿就是待一個晚上,隔天看看美景就離開,對當地不會有太多認識。後來我想有沒有可能變成三天兩夜的深度旅行,徵得緩慢同意後,我找風尚旅行的游智維一起討論,設計出一個創新的行程。比如說陶甕百合春天的晚餐很棒,但一般遊客都只是去吃晚餐,吃完就走,連廚師都不認識,因此我們和大廚耀忠討論,能不能讓我們下午就過去,趁著天色還亮,請他幫忙導覽附近的海產、野菜,介紹餐廳周圍的環境文化;行程中大家會一起體驗海稻田農作,吃他們生產的米飯;另外還安排了令人震撼的巫師之舞,和部落的婆婆們一起跳舞、喝酒、擁抱。

吳:如我剛剛所說,社會設計不只是商品的設計,它可以是一趟體驗設計,甚至是一種負責任的經營模式的設計。石梯坪小旅行安排了深入瞭解當地工藝、舞蹈,並邀請當 地帶路人導覽,創造了有態度的旅行,也創造了當地就業的可能性,廣義來講它具有社會設計的精神。若能發揚這樣的精神,將不只影響設計圈,甚至能改變商業界做生意的方式,這亦是社會設計最富潛力的地方。

吳:我再拉回來談一些國際案例,很多國際第一線的設計創新公司例如IDEO、frog或Continuum,都同步在做社會設計,一來是這些企業內部優秀的設計師們並不想要每天只做商業性設計,那會令他們失去對設計的熱情;另外客戶端也會施加壓力,客戶也希望設計師提出的方案除了讓他們賺到錢,還期待更有趣,更 貼近人心,對環境更友善的設計。

洪:哈佛的破壞性創新大師克雷頓.克里斯汀生在《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》一書中,提出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,設計師及經理人都應該藉此自問,「對你而言一生中最 重要的是得獎、賺錢還是有別的可能?」書中除了提醒大家重新思考自己和他人,自己和社會的關係,有個很重要的關鍵是講「如何幫助他人成為更好的人」。放到社會設計這個議題來看,也可以說是「大設計如何幫助社會成為更好的社會」,這或許是每位設計師和我們每個人的責任。

吳:我是不同意大設計的說法,我覺得現在是小設計的時代來臨,設計可以發生於日常生活,每個人都可以參與,每個良善的小設計可以累積成大的社會設計。像震宇是食材專家,某個程度可說重新設計了國民曆,或比如一個國小老師,他能夠重新改 變在他教育範圍內的事,或是像緩慢這樣的民宿老闆,他可以找當地藝術家合作策展,讓旅行變得更具社會意涵。

洪:我的大設計是說,要把設計想得大一點,設計不只是單一問題或單一物件,背後可能會影響了很多人。

吳:我想補充一點,談社會設計或社會創新,大家都會自然而然去看國外或世界上有什麼新的設計,這是很好的觀念交換,但是我覺得設計或創新這個議題更迷人的是,每 一個地方都有屬於他歷史文化或社會脈落裡的設計智慧,談社會設計很重要的是要找到那個地方的設計智慧,來解決當地面臨的挑戰和問題。

【對談者】
洪震宇/目前在台灣城鄉各地與企業擔任品牌與創意顧問,以說故事方式推動台灣深度之美,並策劃、導覽各地的小旅行, 曾任《天下雜誌》副總編輯、《GQ》副總編輯,是少數跨財經、時尚與在地生活的創作者。著作:《旅人的食材曆》、《樂活國民曆》
吳漢中/畢業自台灣大學城鄉所, 美國杜克大學DukeUniversity MBA,曾任職亞洲開發銀行、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、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、社會企業若水國際等。現任「我們創造事務所」執行長,正把個人代表作《美學CEO》付諸管理實踐。

轉錄自http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view/cid/135/id/26234

熱門搜索:台南網頁設計網頁設計網站設計台南網站設計台南網頁設計公司

 

健享網頁設計案例
健享網頁設計專案-冠軍國際移動
健享網頁設計專案-BNC貝克創意集團
健享網頁設計專案-華全生技畜產有限公司
健享網頁設計專案-迪迪匯DIDI FX
健享網頁設計專案-高珍企業
健享網頁設計專案-華美室內裝修有限公司
健享網頁設計專案-長鑫行工程
健享網頁設計專案-博多遊戲平台
健享網頁設計專案-健亨國際程序開發
 
健享網頁設計,網站設計